西南干旱的感想

复制全文
下载
听作文
APP客户端
分享到:
关闭
听作文 - 西南干旱的感想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西南大旱,城市依然城市,农村更加农村”。真的让人无语。旱区让人看到不同人群在面对水资源时的承受力,这是民生的不公。力量强大的人可以安然度过旱灾,而无甚凭依的人却最先承受旱灾。是什么让人群在天灾面前分化为强大和羸弱两种?从这里看出一个问题,城乡差别在我们这个高速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被人为地拉大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是这种变化里面,成本是巨大的。首先,我们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了高速度带来了一系列损失已经济显现。空气质量和水环境的报复十分明显。北方的沙尘暴、东边的十年治淮、去春的北方产粮区域的春旱、西南五省今年的春旱,无一不在大考着我国富裕的资源已经成为了过去!

人人要吃饭。可是吃饭的家底子却越来越薄,丰产高产区面临的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都知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吃饭对于我们是头等的大事。可是真到了要管吃饭的事时,人们却把农民兄弟的辛苦早忘得一干二净。城市建了那么多高楼大厦;横贯东西南北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网;以及多如牛毛的高速发展着的国家级工程、省市级工程、市县级工程,哪一处工程会把占用农田看成了一点点障碍?什么是红线?怕没有人能说得清!

此次西南大旱,暴露出的“城市依然城市,农村更加农村”,让人们从心里发冷!农村是供应我们生命必须品的衣食父母,可在大灾面前,我们才看清,我们的父母们,是那么的贫穷!

在发展着的目标中,资金、政策、资源、技术,都在全方位的向着城市倾斜。新中国诞生之路走的那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路线,在人们的心里早已过时。可是,我们却忽视了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还有九亿农民。若没有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亿万农民兄弟和辽阔的国土作后盾,十三亿中国人吃饭的问题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养活不起的!对此,西方的科学家在许多年前就已经发出过感叹。

旱灾或许会因为老天爷的恩赐而放缓人们的记忆。但是,城市与农村的剪刀差可不能再由此般“高速”地发展下去了。在资源分配和调度中,我们必须转过视线,救救我们自己生存的根基。放弃那些不着边际的梦想,过一些踏实的日子,会省下许多担心啊。毕竟,人的生命第一!

上一篇:没有泥土的兰花

下一篇:我会记得

西南干旱的感想 乐乐
浏览(175)次  /  初二作文
收藏
推荐(15)次
喜欢(14)次
play
next
close
发表评论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每页10条,共0

~.~暂无更多相关内容~.~

 数据加载中...
返回
X
+
To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