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之道

复制全文
下载
听作文
APP客户端
分享到:
关闭
听作文 - 理想之道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方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先进》篇里有一个比较罕见的完整的段落叫做“侍坐”,记载的就是孔子如何跟学生一起畅谈理想。

一天,孔子对陪坐着的四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说:“我平时老听见你们说没有人了解我的志向啊!假如现在有人了解你们,打算启用你们,你们能做什么呢?”

子路是个急性子,不假思索的就回答说要拥有一个中等国家,然后在三年内解决内忧外患,使国民人人懂得什么是道义。孔子听完这个远大的理想,只是微微冷笑了一下,未置可否。

第二个学生冉有明显比子路谦逊很多,他只要一个方圆五六十里的小国家,在物质层面做到使百姓富足,至于修明礼乐,拿就要等待贤人君子了。孔子听完依然未置可否。

轮到第三个人公西华了。他就更谦逊了一层。他只想坐一个小小的司仪,对于治理国家管理人民这些事都没说。

孔子这三个弟子的态度一个比一个更谦逊,更平和,更接近自己的人生起点,而不是终端的愿望。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那个志愿的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每个人都拥有理想,不同的是有的人只有一个理想,那个理想宏伟远大,却遥不可及。而有的人拥有很多个理想,他们由小到大、由浅及深,排列组合着成为一道通向成功的阶梯。前者妄想者一步登天之时,后者已经踏上了很多级台阶而更接近了天空。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就在于手中的线有多长,有多坚固……

唯一还没有发言的还剩最后一位曾皙,从次序看显然他是最从容淡定的一位。他只想做一件事,就是在大地开化、万物复苏的暮春时节,与几个朋友一起去刚刚开冻的沂水中,把自己洗涤得干干净净,然后去一旁的高台上沐着春风,把自己与天地相融。听完,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他的话啊。”他们的理想是一样的。

原来,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所以,理想之道是什么?就是一个淡定的起点,一点储备心灵的快乐资源。

上一篇:没有泥土的兰花

下一篇:石壕吏

理想之道 乐乐
浏览(89)次  /  初二作文
收藏
推荐(48)次
喜欢(45)次
play
next
close
发表评论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每页10条,共0

~.~暂无更多相关内容~.~

 数据加载中...
返回
X
+
To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