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忆十八家菜场

复制全文
下载
听作文
APP客户端
分享到:
关闭
听作文 - 小忆十八家菜场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在温州方言里吃早饭就是“吃天光”。记得小学四、五年级,阳光还不是很耀眼的时候,便要匆匆去上学了。

“十八家”这个名称有点历史,原来这里是大片的田地,住着稀疏的几户人家,至于是不是十八户家,我就不太清楚了。但这里与市中心的生活还是有差距的。如果要比清晨,十八家菜场是热闹而温馨的,尽管有点脏乱。每一个摊位总会出现熟悉的叔叔阿姨的身影,“十八家”就真的像是一个很大家庭。菜场口有一个用厚布、粗竹竿搭成的简陋的小棚,四面透风,最多挡一挡雨。要是在寒冬,那冷得就好象世界上所有的冷风直往你这吹。那里就是我“吃天光”——糯米饭的地方。因为我们都很熟识,当我走进小棚,放下书包时,卖糯米饭的阿姨已经把饭端到我面前。不用我说,阿姨已经把饭减半、多加了一勺肉汤,正好符合我的喜好。对了,还有甜甜的豆浆……我心满意足地抹了抹嘴,对阿姨说再见,她笑着让我明天再来。

穿过菜场的那条路,确实很脏,小时候日记里也写过不少关于在菜场差点踩到死老鼠的事,如今想来让人忍俊不禁。两旁菜摊的叔叔阿姨大都会笑眯眯地跟我打招呼,走完那条“脏路”,心里却很温暖。

糯米饭小棚的对面是卖肉摊,一大块一大块红中有粉,粉中透白的鲜肉,慵懒地被搁在肉板上,悠闲地晒着太阳,等着买主,不时飞来调皮的苍蝇,在它们头上转圈。卖肉大叔脖子上挂着蓝黑的围布,兴奋地大声吆喝着,这时买主戳了戳肉,要肉剁得散碎,大叔一边高声地喊道:“好嘞!”一边拉起一块软绵绵的肉……其实我倒是对大叔的小型碎肉机印象深刻,那时候有个用电的碎肉器可以拉来不少生意,碎肉可是“高科技”的活儿啊。只要把肉塞进碎肉机里的“屁股”,前头像蜂巢的洞口就会出现一条条圆圆的肉条,其间还炫耀似的发出“呲呲呲”的声响,好象屠夫快乐地在跳舞的声音。大叔熟练地用塑料袋从下往上一挑,把所有的碎肉装进袋中。卖肉摊旁边是买菜的阿姨,平常到她那买菜都会少算些钱,多送些葱。再过去地上立着圆鼓鼓的榨菜桶,再过去的豆腐方方正正像水晶似的招人喜爱。再走过去一个小弯,菜场的路一直延伸过去,但不知什么时候,断了!

十八家菜场两边的大楼渐渐鳞次栉比,似乎预示着菜场的搬迁或是拆除。因为左边的“欧洲城”太奢华,因为对面的“曼哈顿”太耀眼,因为“江滨路”的道路太笔直、太宽阔,因为这里即将成为另一个“市中心”,所以就不能让菜场存在吗?是的,总不能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吧!菜场没有人,人们搬走了,连死老鼠也不再出现。几个竹篮歪倒在菜场口,还有一堆烂菜叶,还有一个小孩无力地拍着皮球……

“十八家”早就失去了生气只剩死寂。往常菜场后的停车场,自行车多的找不到自己的那辆,现在只留几辆没人认领的破铜烂铁。

我家也搬了,因为“欧洲城”里的东西太贵,因为对面的“曼哈顿”是温州市最好的别墅,因为江滨路上场有车辆超速撞死人……

如今,我吃糯米饭的时候,总会想起十八家菜场。那种温暖和谐的感觉早已不覆存在。我们一定要用发展来代替和谐吗?

我剩下一半糯米饭,踩着餐馆干净的地毯,默默地上学去了……

上一篇:没有泥土的兰花

下一篇:月亮妈妈瘦了

小忆十八家菜场 乐乐
浏览(80)次  /  初二作文
收藏
推荐(10)次
喜欢(31)次
play
next
close
发表评论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每页10条,共0

~.~暂无更多相关内容~.~

 数据加载中...
返回
X
+
To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