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观念的转变

复制全文
下载
听作文
APP客户端
分享到:
关闭
听作文 - 生活观念的转变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看了郝丁一家的《亲子双向自立协议》,你或许会感到这一家人缺少人情味儿。然而在我看来,这只能说明他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转变,而这种转变无可非议。

政治教科书上有两幅漫画。一幅是一个中国老太太拿着存折说:“我终于攒够了买房子的钱了。”另一幅是一个外国老太太坐在病床上说:“我终于还清了买房的贷款。”表面上看,这是中外消费观念上不同,实际上,这也是中外生活观念的不同。需要指出,外国人的观念并非没有优点。

中国老太太辛苦一辈子,买了房子主要是儿女享用。为了积攒买房的钱,他们或许花掉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待到房子到手之后,自己早已走到了生命尽头。这种拼搏是伟大的,然而其中不乏悲壮色彩。外国老太太年轻时没有存款,但是却舒舒服服的住了多半辈子新房!他们预支了自己后半生的劳动,用预支的劳动带来了生活的舒适与安逸。试想,住着预支的洋房,开着预支的汽车,与节衣缩食熬苦日子会是何等距离的差别?

面对房子如此,面对孩子,中外差异同样极大!中国的父母,看见孩子摔倒在地,会疯了一样冲过去,抱起孩子百般爱抚。外国的父母,看见孩子摔倒在地,会十分冷静,不动声色,会耐心等待孩子自己爬起身来。中国有句老话,“孩子多大,在父母前面也是孩子!”外国有句箴言,“18岁之后的孩子已经成人,要肩负所有成人必须肩负的责任!”

东西方的生活观念很像他们的皮肤颜色一样大相径庭。东方人视亲情为生命之组成部分,遇到危险、遇到困难、遇到紧急关头、哪怕遇到生死攸关的考验,首先在他们大脑中出现的都是家人、亲戚的安危。西方人以自主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遇到危险、遇到困难、遇到紧急关头、哪怕遇到生死攸关的考验,他们的脑海里只有一个醒目的标语——“自己承担的自己的责任!”应该明确,这样两种生活观念都有各自优秀之处,但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之下,它们各自特有的缺憾,同样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中国加入了WTO,逐步扩大了对外贸易,那么,中外的生活观念是否也需要适当的融合呢?

在这一点上,郝丁一家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们在不放弃亲情的前提下,通过协议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强化了“依靠自己”的意识。可以说,这种生活观念的转变,体现了中外观念的有机融合。

不要抓住“亲情”死不放手,适当的转变生活观念吧!这样,我们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上一篇:没有泥土的兰花

下一篇:鸡腿和汉堡

生活观念的转变 乐乐
浏览(91)次  /  初二作文
收藏
推荐(14)次
喜欢(33)次
play
next
close
发表评论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每页10条,共0

~.~暂无更多相关内容~.~

 数据加载中...
返回
X
+
To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