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流逝

复制全文
下载
听作文
APP客户端
分享到:
关闭
听作文 - 历史的流逝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一项对武汉地区部分大学生阅读名着的抽样调查显示:34。8%的学生“没事可做,偶尔翻翻”;19。8%“几乎不读;”想看,但种种原因未看占27。8%;认为“名着是矿藏”的仅占9。6%。

这项调查看起来枯燥的数据,却提示了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新的生活方式、记录与记载工具的改变,引起的新的生活与文化模式的出现,一些传统的优秀文化精髓就像许多濒危野生动物一样面临着灭迹的危险。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这些年我们流失了一些什么吧。

古人送礼,未必一定要实物,李白在朋友家好吃好喝就走了,只写了一篇《赠汪伦》回赠,雅士之交以情意义而非利。而现在送礼,大部分是为了一些利益或关系,甚至变成贿赂,很难找到李旺之间那样一种纯洁而又真切的情谊了。

古人讲究游学,行走在城乡之间,徜徉于大街小巷。眼观各地的风景,耳闻不同的的风俗,真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啊。而现在快捷的交通工具,已经让我们失去了这样的心境。这样一种现象,看起来效率提高了很多,却让我们失去了慢的悠闲,慢的品味与咀嚼,更失去了文化的心境。

我国的汉字是中华文化与历史的记载与表现的精凝,具有传承文化与审美欣赏的功能。当汉字变成了一个个毫无生气的电子字符,没有特色,没有个性,千字一面,乏味无比,汉字的欣赏性与美感荡漾无存。对此,我只能说痛心。

一些现代物品也在消磨人的时间,比如,电脑和电视本来是一个好平台、好工具、好伙伴,我们当代人每天都离不开它,有用得很。但是,也有部分人被电视电脑所限制了自己,变成了“宅男宅女”,孩子们也失去了玩游戏的时间。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对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带来了危害。

古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带来期待被现代的QQ、微信、微博等即时通信工具所代替。当然也就找不到那种欣喜若狂。

以前的时候,我们可以静坐书屋,盘膝而坐,捧一本古书,握一杯新茶,茶香,书香,满目满嘴。而现在,我们却在手机上看书,电脑上阅读,却不去接触那一本本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在网上冲浪的同时,也失去了“四书五经”的古雅、经典的文学。

我并不否认“有得必有失”,可我更不希望为了“得”而将古人的智慧变成“失”。

历史的精华和精髓有时就这样在我们的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悄悄地流逝。

历史的流逝 戴瀛铤
浏览(136)次  /  初二作文
收藏
推荐(7)次
喜欢(8)次
play
next
close
发表评论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每页10条,共0

~.~暂无更多相关内容~.~

 数据加载中...
返回
X
+
To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