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满分作文:从比较中认识事物

复制全文
下载
听作文
APP客户端
分享到:
关闭
听作文 - 2019高考满分作文:从比较中认识事物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外国歌曲不断刷新着热门歌曲的榜单,但是人们通过比较,对中国风的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因此优秀原创中国风歌曲的评论区也从不缺支持和叫好的声音。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嵌入《茉莉花》的旋律;希腊作曲家雅尼在《夜莺〉中巧用中国竹笛,演绎了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童话……当我们在那些中西合璧的绝世之作中找到中国味时,总能产生深深的共鸣。经过比较,人们会对中国味有更深刻的感知,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认识事物,是发现事物独一无二的特征,这种发现源自对事物之间的比较。不仅认识中国味需要比较,认识所有的事物都需要比较。比较就意味着要和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分析。有哲学家认为,认识一事物的本质应当把它放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中,而不是割裂开来。因此,从比较中认识事物,是一种理性而客观的认识事物的方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通过比较认识了事物,我们最终会对事物有一个态度:喜欢,无感,讨厌,等等。这些态度并非空穴来风,是在经历了比较后建立在对事物较为全面和冷静的分析基础上的。

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有时候会出现错误,喜欢跟着感觉走。比如,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不少人号召支持国货,有一群人跳出来喊“买苹果不买华为就是不爱国”。再比如,孙楠夫妇不让孩子接受正规教育,把孩子送进无资质的国学培训学校,不少人据此在网络上倡导对“国学热”进行反思,却有一群人跳出来骂反思国学的人:“国学是传统文化,岂容质疑?质疑国学就是不爱国。”

这些情绪激动、唾液横飞的人,固然有一颗爱国之心,但是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缺乏比较和洞察,喜欢非黑即白的评价模式。比较华为和苹果,才能知道华为的好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如此,华为才能发展得更好。比较国学培训和正规教育,才知道国学中哪些是要保留下来哪些是要淘汏的,好比鲁迅在《拿来主义》中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当前这个全球化、多元文化时代中,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对自我身份保有清醒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淹没于时代潮流之中。中国人的中国本色,应该是从比较中发现和获得的。走出民粹主义的狭隘和先入为主的偏激,才能在多极化的世界中站稳脚跟,包容外来文化,繁荣本国文化。中国味,不应该是终点,而应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2019高考满分作文:从比较中认识事物 乐乐
浏览(78)次  /  初一作文
收藏
推荐(42)次
喜欢(8)次
play
next
close
发表评论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每页10条,共0

~.~暂无更多相关内容~.~

 数据加载中...
返回
X
+
To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