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满分作文:窥管仲之品格,溯中华之精神

复制全文
下载
听作文
APP客户端
分享到:
关闭
听作文 - 2020高考满分作文:窥管仲之品格,溯中华之精神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日我读书会分享的内容是“窥管仲之品格,溯中华之精神”。春秋时期,硝烟弥漫,无数英雄豪杰跃然其间,公子小白齐桓公的传奇一生,便是与管仲、鲍叔牙两位才智过人的臣子息息相关。公子小白忍辱负重,装死避难,不计前嫌的采纳鲍叔牙的建议以管仲为相;鲍叔牙与管仲成就千古佳话——管鲍之交,成功扶持齐桓公后为国之兴旺退居二线,流芳百世。但管仲之责任与忠国,更让我为之佩服。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管仲以臣子之身,担兴国安邦之任,用自己的智慧,承担了富强国家的责任。公子小白出生皇家,天然就拥有使命,注定要承载治理国家的责任;而管仲选择为自己的生命负重,以才能为剑,在尔虞我诈的乱世中,用智慧开辟疆土,安邦治民,至死方休。孔子对管仲才能大加赏识,《论语》中也多次赞赏他,管仲也不负众望的使齐国强盛,他怀揣着一颗“微小却滚烫的心”,用兵书计谋,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基石。他精准的抓住齐国的漏洞,为百姓富足而重视农业,“相地而衰征”的出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与齐桓公一起制定完备的政策。早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期,他就以身作则,教会了后世无数臣子士人,何为“达则兼济天下”,将家国的命运承担在自己的肩上,塑造了后世千百年来的知识分子们坚信“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性格,当代科学家们默默无闻,为国之科研奉献一生的家国责任意识。

忠君还是忠国,对于古人而言是个难以抉择的问题。管仲既要和齐桓公共同承载民族国家的命运,又要独自忍受为国叛主的道德拷问。鲍叔牙虽然放弃了一时的权力地位,但获得了后世君主的大力赞扬,流芳百世;而管仲在强国富民之时,却要独自背负万世骂名。就如曹操因《三国演义》而成为了万世枭雄,《史记》点明了古人对于管仲不公平的评判,纵使管仲为了公子纠可以亲自去射杀公子小白,但因为他为了齐国富强而作出的叛主的妥协,后世君王便弃之如敝屣,这不仅是对管仲忠诚的践踏,更是对后世文人的误导,管仲忠诚的,不是谁为国君,而是泱泱大国。在个人与国家之间,他放弃了小我而选择了大我,为了国家的兴盛,不惜后人对自己的误解,君王为教化百姓而对自己的扭曲。齐桓公赋予了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却不能解决他内心的挣扎与苦闷,管仲不单单是一位知识分子,更是一位勇士,他突破着忠君道德的束缚,为后世明确了真正应该忠诚的对象。

书本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段沉默的历史,更是我们精神家园建设的过程,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回首过往,早在在中华民族年纪尚轻,蹒跚学步的时期,硝烟曾笼罩着这片大地,但透过重重烟雾,是无数士人、刺客、君王、美人,为这个尚不成熟的民族探索前进的道路,有的是管鲍之交的纯粹,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决绝,是无数个率真而真实的人们,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定下了基调,才成就如今中华民族团结一致,血脉相传的中国精神。

2020高考满分作文:窥管仲之品格,溯中华之精神 乐乐
浏览(182)次  /  初一作文
收藏
推荐(22)次
喜欢(18)次
play
next
close
发表评论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每页10条,共0

~.~暂无更多相关内容~.~

 数据加载中...
返回
X
+
To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