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淡定”

复制全文
下载
听作文
APP客户端
分享到:
关闭
听作文 - 浅谈“淡定”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淡定,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心态。似乎和冷静、从容、沉着、没有贪心等都能联系起来。其实未必。在我看来,“淡定”在当今社会是无聊、懒散,无所求和胸无大志的代名词。

我们班有个同学,学习态度很“淡定”。老师讲课时,他在下面玩手机,老师提问题,举手回答的没有他,他的学习成绩逐渐滑坡,他显得很自然,很“淡定”。

眼下一些年轻人,他们读书时特别“淡定”,大学毕业拿到文凭后仍然“淡定”,他们不去自主创业,不愿意去从事艰苦岗位上的工作,而是啃老。吃父母的,喝父母的,还说三道四,这些人也太“淡定”些了吧。

满清后期,很多旗人活得特别“淡定”。他们玩鸟、遛狗、斗蟋蟀,吃着皇室的俸禄,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

面对外国列强的即将侵略,慈禧太后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建造颐和园,过六十大寿,显得特别“淡定”。这种“淡定”之后,使得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后人讽刺说:“北洋水师铁舰全军覆没,倒是颐和园的石头船永不会沉”。《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腐败无能的政府,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一些仁人志士他们没有“淡定”,他们走出国门,寻求新思想,寻救国救民之路。严复翻译达尔文的进化论,向中国人介绍世界。孙中山走出国门,创建了同盟会。鲁迅去日本学医,回国后弃医从文,拿起犀利的笔向腐朽没落宣战。

毛主席曾经把我们这些小学生,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我们要欣欣向荣,学会拥有无限创造的才能。在我们花样年华的年代里,所谓的“淡定”应该和我们无缘。我们要时刻关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刻关心祖国的繁荣昌盛,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上一篇:亲切的怀念

下一篇:良心与生命

浅谈“淡定” 李昊洋
浏览(135)次  /  初一作文
收藏
推荐(18)次
喜欢(19)次
play
next
close
发表评论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每页10条,共0

~.~暂无更多相关内容~.~

 数据加载中...
返回
X
+
To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