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

复制全文
下载
听作文
APP客户端
分享到:
关闭
听作文 - 班门弄斧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相传,李白死后葬在采石江畔,来往的文人墨客总爱在他的墓前提诗。一日,一位名曰梅之涣的文人经过,见此情景,便愤然在墓前提曰:“采石江畔一坏土,李白诗名传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其是在讽刺那些自不量力的人,这便是班门弄斧的典故。我对梅之涣的认识不敢恭维。

我认为敢于在名家前面显示才能、提出异议的人往往自我意思强,能大胆的表现自己。老子说过“自胜者强”,现代革命家陈毅也说:“人就是应该有顽强表现自己的精神。”伯乐当年发现千里马,不也就是千里马不凡的一声长嘶吗?《史记》写毛遂自荐时,面对平原君的不信任,毛遂的一番论述颇为精彩:“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你看到这锥子,要是你早点把它放在袋里,难道光露个尖儿吗?”毛遂自比冒尖的锥子,而他正是具有了这种自我意识才赢得了展示才能、留名青史的机会。反之,若不敢在鲁班门前耍耍“大斧”,就没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岂不碌碌一生?

同时,“班门弄斧”贵在于有认真的科学态度,向权威提出质疑,不人云亦云。富兰克林就敢于向权威挑战,以风筝试验推翻了巴黎皇家学院罗勤院长的观点,证实打雷是一种放电现象。我国女科学家修瑞娟也是如此,敢于提出不同观点,最终她的微循环机制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被称为“修氏理论”。其实,“大斧”到底“耍”得是否完美并不重要,至多在高手面前露个破绽,贻笑大方,总比那些怯懦保守而又自高自狭的“老朽”强上千倍万倍。

上一篇:亲切的怀念

下一篇:良心与生命

班门弄斧 乐乐
浏览(161)次  /  初一作文
收藏
推荐(15)次
喜欢(31)次
play
next
close
发表评论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每页10条,共0

~.~暂无更多相关内容~.~

 数据加载中...
返回
X
+
To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