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事 优秀读后感800字

复制全文
下载
听作文
APP客户端
分享到:
关闭
听作文 - 那些人那些事 优秀读后感800字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这个暑假做的最有意义的事之一,大概就是读了梁衡先生的作品集《把栏杆拍遍》。在未读前,我对这本书中所出现的那些名人伟人仅仅止步于他们的名字身份,却还曾未进一步了解,何其有幸,能通过这本散文集中的文字,穿梭于时空,去了解那些人,那些事。

我眼中原先的辛弃疾只是一位壮志难酬的豪放派诗人,了解的程度仅仅止步于语文教科书的注释。殊不知他在少年时便是一位英雄,杀叛徒,擒叛将,22岁时便拉起了一只数千人的的义军。通过作者的描写,我好似看到了那血气方刚,英姿飒爽的少年辛弃疾手提利剑,策马追逐前方贼寇。

不深知他欲为朝廷杀敌收地的满腔热血,又如何真正明白辛弃疾报国无门之痛。从手中持剑到手中握笔,从战场到书房,从一位武将成为中华历史上的大诗词作家,他将所有的委屈悲愤埋藏心间,用笔表达自己的孤独,愤慨,失望还有那颗浇不灭,打不动,干不掉的那颗为国为民之心。朝廷对他的时用时弃,让他悲伤也罢,失望也罢,依旧改不了他的忧民情,复国志。

再读一遍稼轩的词,深刻的体会到了作者所说的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在作者的笔下,我好像又离那个时代的稼轩近了些。一个人要被世人记住,是要经历磨难,折磨的,是需要自己的思想光芒和艺术魅力的,这又是何其困难。所以积南北两宋三百年动荡,才产生一个辛弃疾。

这本书中介绍了很多人,也在他们的人生中领略许多。《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我看到了林则徐以罪臣之分,行忠臣之事,在那个黑白颠倒的时代他是罪臣,而他又是我们人民的功臣,得不到那个时代统治者的赞许,却得到了统治者得不到的人心;《乱世中的美神》让我知道了那个被认为愁的化身的李清照,也有着许许多多的欢乐,也一样壮志凌云。

这本书里五十五页的一句话,又让我想到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本书中的他们经历种种,终获成就,这也是对于他们最好的并且无悔的结局了吧。我想生活多的是苦难,苟且,但也不忘记还有诗和远方。

点评:小作者巧妙地把人物的自身命运、作品以及作者的阅读感受、评说融为一体,读来饶有兴味。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把爱国志士到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出来。

那些人那些事 优秀读后感800字 厉俊含
浏览(85)次  /  读后感
收藏
推荐(27)次
喜欢(41)次
play
next
close
发表评论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每页10条,共0

~.~暂无更多相关内容~.~

 数据加载中...
返回
X
+
To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