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读后感-小学生读后感500字

复制全文
下载
听作文
APP客户端
分享到:
关闭
听作文 - 《包公审驴》读后感-小学生读后感500字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最近,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包公审驴》:

宋朝时,穷人王五把他的那头驮了木炭的,毛色发亮且强壮的驴牵着到了小市镇上,并栓在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卖完木炭回来后,他大吃一惊,驴还栓在树上,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王五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被告正是这头瘦弱的驴。包公在公堂审理案件,轮到王五时,包公了解了案情,先叫衙役们把嘴套给驴套上,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等到包公升堂审驴时,包公又叫当差的把这头驴痛打四十大板。最后,包公竟把驴子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驴子又饿又痛又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包公又让差役和王五跟踪驴子。在驴子跑进的房子里,他们看见了被偷的好驴,也捉住了小偷。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好笑,一是笑包公那奇特的审案方式充满了戏剧效果。二是笑窃贼精明算计,以为这偷梁换柱之计会迷惑包公,让他得逞,却没想到,包公竟用动物这一受惊就回家的习性,轻而易举地破了案,捉住了他。包公真是太聪明了!

的确,窃贼也非常聪明,普通的窃贼偷东西都不用计谋,直接把东西偷走就万事大吉。可他却偷走了好驴,又换上了瘦驴,是善用计谋之人。但他再聪明,也聪明不过包公这样一心一意为民服务的清官。窃贼如果把聪明用在正道上,也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聪明才智,一定要用在正道上。你很聪明,但天底下,毕竟有比你更聪明的人。

《包公审驴》读后感-小学生读后感500字 郑洛成
浏览(155)次  /  四年级作文
收藏
推荐(33)次
喜欢(50)次
play
next
close
发表评论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每页10条,共0

~.~暂无更多相关内容~.~

 数据加载中...
返回
X
+
To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