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韧性 中国文明文化作文700字

复制全文
下载
听作文
APP客户端
分享到:
关闭
听作文 - 文明的韧性 中国文明文化作文700字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韧性是指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易折断的性质。然而,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让这块古老的土地充满了韧性,而土地的所孕育文明也充满了这股韧性。

文明的韧性是历经千年也依然稳固的城墙。是谁能将这天下圈在一条长城内的,五千年的历史,两千年的长城。冰冷城墙的依然散发着将士们威猛的光芒。即便是千年之久,大秦帝国的气势依旧咄咄逼人。秦坑里并排的呐喊着的兵马俑宣誓着忠诚,汉朝的来临依然挡不住大秦的光辉。千年不倒的长城告诉了全世界,只有一统天下的,才能做天下的主人。

长城的坚韧是可以摸到的韧性,同时也是东方的奇迹。这是文明中建筑的韧性,也正是它守护了画家的安全。

当然,文明不仅体现在建筑上,强大的精神也是具有韧性的。列强的炮弹也没能惊醒清朝的政府,囚场上并排跪着的是“民族的罪人”。干完最后一碗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囚场上谭嗣同无尽的呐喊,定格在了血红的夕阳下。场下的国人也被这声音为之颤动,为之清醒。

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诞生的,是一位又一位反抗者,民族精神的韧性,让中国的崛起有了新的势头。

国家是文明的载体,国家的韧性也象征了文明的韧性。金秋十月,红色芳华。在天安门城楼拿起誓词的,是一双泛着旱烟的大手。当炮声响起时,中国站起来了。这炮声是从卢沟桥的洞底钻出,一直蔓延到充斥着死亡的草地,越过凛凛的雪山,传到了陕北的窑洞里,传到了井冈的松林里,传遍了东方的每个角落……就这样,中国站起来了,东方站起来了,新的生命在这个十月散发出稚嫩的气息。让我们记住这个时刻。

新中国的成立经历了八年的抗日战争,经历了荒芜的草地,和极寒的雪山,早已磨练出了一股韧性,这股劲早已渗入了骨子里,才成就了新中国。

摸到了建筑的韧性,听到了中华精神的韧性,看到了国家的韧性,同时也终于认识到了文明的韧性。

中华民族能有这样的韧性,是千年的积累,是东方巨龙飞了五千年的路程,才爆发出了这股劲。贯穿中国站起来的,就是这股劲,就是文明的韧性。

文明的韧性 中国文明文化作文700字 树上的迷宫
浏览(205)次  /  议论文
收藏
推荐(7)次
喜欢(33)次
play
next
close
发表评论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每页10条,共0

~.~暂无更多相关内容~.~

 数据加载中...
返回
X
+
Top
关闭